第66屆美國血液學會(ASH)年會于2024年12月7日-10日在美國圣迭戈舉行。ASH年會作為全球血液學領域規(guī)模最大、覆蓋疾病范圍最廣的國際盛會,每年都會吸引全球各地知名血液學家前往參與,分享全球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和突破性臨床數據。在本次ASH年會上,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張儀博士作為第一作者發(fā)表了一項國研創(chuàng)新JAK/ACVR1雙抑制劑吉卡昔替尼治療骨髓纖維化(MF)的III期臨床試驗事后分析。
摘要號 3165
題目 III期吉卡昔替尼臨床試驗結果的事后分析:增強理解和意義
01 研究背景
MF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脾臟明顯腫大、癥狀負擔重和嚴重貧血。在2024年歐洲血液學年會上,吉卡昔替尼III期臨床研究(ZGJAK016)達到其主要終點,結果顯示,接受吉卡昔替尼治療后,64.8%的MF患者第24周脾臟體積較基線縮小≥35%,同時癥狀負擔和貧血也有所改善。在此,我們對ZGJAK016研究的積極療效數據進行了額外補充。
02 研究方法
研究共納入105例骨髓纖維化(MF)患者,分別接受吉卡昔替尼(n=71)和羥基脲(n=34)一線治療。關鍵終點包括通過觸診評估的脾臟長度變化、個體總癥狀評分的改善以及輸血獨立比例。輸血獨立定義為≥12周無需輸注紅細胞(除明顯出血外),血紅蛋白≥80g/L。
03 研究結果
兩組患者基線特征相似。吉卡昔替尼組和羥基脲組患者中位脾臟長度分別為15.0cm和13.3cm,中位總癥狀評分為20.0分和19.0分。77例基線總癥狀評分≥10分的患者中,吉卡昔替尼組50例(70.4%),羥基脲組27例(79.4%)。與羥基脲組相比,吉卡昔替尼組基線時輸血獨立的患者比例更低(70.4% vs 76.5%)。
治療第2周,與羥基脲組相比,吉卡昔替尼組患者起效迅速且脾臟改善程度更高:平均脾臟長度較基線變化的比例分別為-25.1% vs -6.4%,可觸及脾臟長度較基線縮小≥50%的比例分別為17.4% vs 0。
與羥基脲組相比,吉卡昔替尼組任意時間點總癥狀評分較基線減少≥50%的患者比例更高,分別為84.5% vs 61.8%(p=0.0109)。治療第24周時,吉卡昔替尼組患者一系列癥狀負擔明顯改善,多數較基線減輕超50%。
治療第24周,與羥基脲組相比,吉卡昔替尼組患者貧血明顯改善,實現輸血獨立的患者比例分別為60.6% vs 38.2%,兩組差距為22.8%(95%CI,3.1%-42.5%;p=0.0288)。基線HGB≤100g/L的患者平均HGB水平隨治療時間的延長穩(wěn)定升高。
04 研究結論
研究結果證實,吉卡昔替尼在縮小MF患者脾臟方面具有高效性且起效迅速,同時患者一系列癥狀負擔均得到顯著緩解;在兩組基線特征可比的前提下,吉卡昔替尼組患者治療第24周的輸血獨立率明顯高于羥基脲組。ZGJAK016研究再度驗證了吉卡昔替尼可有效滿足MF患者的核心治療需求。
參考文獻
1. Zhang Y, et al. Post Hoc Analysis of Phase III Gecacitinib Clinical Trial Outcomes: Enhanced Understanding and Implications. 2024ASH #P3165.
2024 ASH I 澤璟制藥鹽酸吉卡昔替尼片研究成果亮相
瀏覽量:1925 發(fā)布時間:2024-12-07